黄海燕,男,1981年出生,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十四五”时期体育决策咨询专家。兼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委员,中体产业独立董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重要部署和"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要求。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的核心使命是搭建体育政策与体育产业的实践桥梁,同时打造体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融合平台。
黄海燕作为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和代言人。他强调“北体大的管理学院,要成为国内外一流的管理学院,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
坚持党建引领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黄海燕表示体育赛事与体育产业的研究成果大大推进了体育治理现代化,诸如“1+1+3+2”这一体育产业的赛事体系模式,以及涵盖百分之八十的体育产业政策文件:从“十一五”到“十五五”的规划。“1+1++3+2”体育赛事体系分别是顶级职业联赛、次级职业联赛或全国性锦标赛、三级业余/青少年赛事和两类特色赛事。“十一五”到“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我国2006年至2025年体育发展规划并卓有成效,例如明确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取消商业性赛事审批来激活市场活力和重点发展冰雪、水上、航空等户外运动产业等。而“十五五”规划则明确了我国2026年至2030年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及战略,如深化体教融合、体医融合和体育产业与“双碳”目标结合(绿色场馆、低碳赛事)。政府借助这些规划指导治理,为体育治理现代化设立了标准,并提升了治理效能。体育产业不断改革,黄海燕却始终保持着学者的初心,他说“作为学者我们为体育改革提供决策咨询”北体管理学院的改革也为体育产业改革提供一些支撑,他强调,北体管理学院在此领域应有所作为,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唯一高等学府,我们应当发挥话语权。
对于北体大管理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黄海燕展望未来,期望将管理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引领现代体育产业的学院。在学校发展层面,他还提出了构建大学科技园的创想。在培养现代体育产业人才方面,他主张将培养目标融入教学实践中,鼓励教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科研,以此双向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在黄海燕任管理学院院长后,管院开启了新的行动计划,确立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合作的方向和目标,为管院的未来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推动产教融合 共筑体育强国人才基石
“北体需要一个政产学研的平台。”之前的任职经历使黄海燕亲身体会到将政府的决策将学科与产业相结合的重要性,而这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一方面是在管理学院方面建设现代体育产业学院,这是工信部和教育部推出的学科建设新模式,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围绕国家和地方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是培养面向未来,立足当下的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一个计划。另一方面是在学校层面上建立大学科技园,以作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虽然举办了许多挑战杯和创新创业大赛,但很少能真正用于实践,大学科技园能够通过整合高校资源与市场创新要素,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载体。不仅助力于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更构建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怎样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出学生和老师创新创业的项目和公司,我认为这也是需要去努力的。”最后在教学上,黄海燕提出,需要培养学生的产学研成长模式和科技成果转化,再加上培养老师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科研,“这样才能协同起来,才能有创新能力。”
同时,高校研究也以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为政府政策的制订提供支撑。黄海燕认为,作为学者,责任是为体育改革提供决策咨询,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说实话,我不是一个改革者,是一个智库、智囊。体育的改革是总局和国家的决策,我们能做的是为体育改革提供支撑。”上任管理学院之后,黄海燕致力于推动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立足实际、把握重点,找准自身的特色优势,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提前对专业发展方向进行布局,并制定了《管理学院2030行动计划》作为管理学院未来的行动纲领,面向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历史使命,坚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体育产业与体育管理人才为核心目标,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为保障,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契机,全面推进学院内涵式发展。
党代会展望 引领北体重振雄风再出发
在当今基础上,北体如何在党代会的引领下再出发、重振北体雄风,是黄海燕对于本次党代会的最大期待。其中,自主办学、年轻老师发展和学生获得感备受关注。管理方面,黄海燕聚焦北京体育大学二级学科办学权力的下放,期望推动北体大实现二级学科自主办学。二级学科自主办学不仅是高校主动适应时代变革的战略选择,更能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关键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推进体育改革与体育强国建设。在年轻老师的发展方面,黄海燕希望能够让年轻老师有更大的空间,让年轻老师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不再每天疲于奔命地上课、找课上、创造课上,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学生方面,如何提升学生获得感是不变的命题,让学生在北体大能够感到学有所获是学校的持续追求。
黄海燕认为,体育强国建设、扩大内需和北体作为是未来党代会的三大主体。体育强国建设一直是我国的体育主题,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在2035年基本建成体育强国,其中体育强国建设的主线是改革,战略定位是通过体育强国建设和改革,使体育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如今的经济发展大局中,体育在扩大内需中仍然大有作为,包括赛事经济、冰雪经济、户外经济,都是为了扩大内需服务。“围绕国家的体育战略,我觉得北体大要去思考怎样去对接这些战略,国家在推动这些战略的实际过程中,北体大应该有哪些作为,去发挥一个行业龙头高校、甚至唯一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高校的优势,去更好的助力于国家战略的实施。”
凝聚新兴力量 实现高质量发展
北体管院的学子们作为新时代体育管理领域的先锋,黄海燕认为,他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的脚步充满了不确定性。对于北体管院的学生而言,关键已不再局限于“知识量的积累”,更在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选择判断的个人素养”。他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某次媒体采访奥巴马之时,奥巴马总统被问及是如何将女儿培养得如此出色,他透露了教育女儿的核心能力——选择能力。黄海燕指出,在新时代中,这种对多元复杂环境的精准判断的选择能力不可或缺。
最后,黄海燕期望北京体育大学作为世界冠军的摇篮,能够更有效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风貌,在国际体育研究的领域中大放异彩。同时作为管理学院的院长,黄海燕怀着重振管理学院的展望,期望管理学院在体育管理中能够有所作为,在新时期涌现出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年轻人,集体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