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回眸发展路

回眸发展路

北京体育大学学生思政工作巡礼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的回信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思政为主体,文化思政、网络思政为浸润,学科思政为支撑,体育思政为亮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系统。


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

紧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和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增进广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组织学习做到全覆盖,推进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积极参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大任务。

北体青年全力服务保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万名师生参与14项冬奥志愿服务。利用参与组织大型体育赛事的资源优势,构建“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实践体系,与北京冬奥组委深入合作,搭建冬奥会文化传播、运动项目推广、运动项目跨界跨项选材、裁判员培养等工作平台,参与14项冬奥志愿服务。

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组建280支社会实践队伍,2300余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辐射人数超过10万人次。围绕“体教融合”战略,探索青训体系,开展体育支教,服务乡村振兴。北京体育大学“五环之星”志愿服务团队获得“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五环之星志愿服务中心获评“北京市青年文明号”。


厚植爱国情怀,多措并举深化国防教育

北京体育大学自建校起,就是一所具有鲜亮红色基因的大学。1955年,我校作为全国仅有的两所学生军训试点院校之一,率先在学生中开展了军训工作,成为全国最早开展学生军训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征兵工作,强调要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以立德树人、发挥学科优势为原则,努力打造具有体育院校特色的征兵育人工作格局。近五年来共有242名学生参军入伍,连续14次获“北京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广泛开展“同升国旗 同唱国歌”每周升旗活动,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校国旗护卫队在2024年中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中荣获北方赛区升旗展示赛第一名,队列展示赛第二名,团体总分第二名;在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队列动作项目二等奖和升旗展示项目三等奖;在第十二届北京高校国旗护卫队展示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二名,荣获“北京高校国旗护卫队展示赛一等奖”。积极组织退役大学生和军事爱好者参加军事技能竞赛,荣获“北京市学生国防素养大赛二等奖”。


筑牢育人阵地,促进思政教育成果广泛覆盖

思想政治教育打出“组合拳”,促进主渠道和主阵地有机结合。“冠军+”“红色+”“科研+”“课程思政+”等工程成效显著,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良好影响。20多位奥运冠军讲述成长故事,近2万人次参与。创立国家队思想政治教育云课堂,服务海内外31支国家队,累计听课人数达14000余人次。“冰雪场上的思政课”“北京体育大学:学习‘女排精神’开展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获现代教育报、学校思政、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加快推进中华体育精神大中小幼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建设,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和社会效应,形成传承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系列品牌。


整合冠军资源,深挖独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面向体育主战场,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北京冬奥会遗产等项目研究,服务体育强国建设。培育“冠军大讲堂”“冠军讲思政课”等品牌活动,推出《排球运动与女排精神》《冠军之道》等通识精品课程,开展《新时代女排精神研究》《冠军精神育人》等专项课题。组织“冠军行”暑期社会实践,赴山西繁峙县、代县开展冠军宣讲、文化展演、师资培训等系列帮扶活动。

塑品牌,打磨精品项目成果。《冠军精神育人》项目入选教育部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冠军思政公开课——冠军说》入选2023年“北京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全方位的爱与运动“灵药”——两次自杀未遂女孩的重生之路》入选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近三年,十余个项目入选北京市“双百行动计划”。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以“体育精神”助力成长

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新时代精神,(文明、野蛮那个现在不太敢用了~)校训“追求卓越”的精神,“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先农坛建校精神孕育精神谱系。以“荣耀北体•筑梦冬奥”教学成果展示为重点,以“北体印记”原创话剧等6项特色文化精品为补充,深挖“体育精神”文化内涵,坚持讲好中华体育故事,传播中华体育精神。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打造“冠军之路”“刻石广场”“冠军文化墙”“优秀运动员成就展”等特色校园景观,建设“冠军书店”“一站式”学生社区等校园文化活动场所,开放各类体育运动场馆,积极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让“体育精神”“体育文化”浸润校园。


以体强心,构建“大心理”育人格局

将体育特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化成大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健康节中专设“运动与心理健康论坛”,邀请运动心理学专家进行系列讲座,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科学锻炼,促进心理品质优化。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与运动干预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其对抑郁状态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效果。举办“文明精神、野蛮体魄”周末体育赛事,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充分发挥学校艺术团、交响乐团、合唱团及学生社团作用,开展多种文体娱乐活动,引导学生在团体环境中构建积极人际关系,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学生艺术团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以武术太极表演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文化魅力。在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融入劳动知识,让学生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观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入脑入心,让大学生在劳动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职业认知能力。

以运动促进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科学研究与实践干预。学校依托体育科学、心理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学科资源,组建涵盖运动心理、运动训练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团队,就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促进开展了大量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学校获批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多项研究课题,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与运动干预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其对抑郁状态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效果。校内自主课题特设“体育类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特点及对策研究”专题,鼓励包括辅导员、心理教师在内的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出应对策略。心理咨询中使用“咨询+运动”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缓解压力,稳定情绪,取得较好的效果。


建强思政队伍,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专兼结合、结构优化,锻造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教学科研精湛、工作能力突出的高水平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大专业思政教师引进力度,配齐配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坚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出台《北京体育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细则》,在选聘、考核、培养、发展等方面多措并举,不断完善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能力提升体系及考核评价体系。以体育精神丰富思政工作内涵,打造“人人懂体育”的特色思政工作队伍。推动优秀思想政治工作人才交流机制,拓宽职业发展路径,锻造素质过硬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近三年,毕业生到体育强国领域就业30%,到教育强国领域就业40%,到健康中国领域就业3%;到西部地区就业15%,到基层单位就业20%;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参军入伍等基层项目就业150余人,考取公务员、选调生、军队文职260余人,到公安机关就业60余人。

2d64b5afefd043f081b3f21549e3ada3.png ded52eb2b0f04da6a93172e05303e14a.jpg

学校荣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党中央、国务院表彰。连续五年获北京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中国足球运动学院王少杰获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研究生冠军班武大靖获2019年度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道德模范,巩立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

4b76f00bb1ce42fda9acaee7d1353952.jpg

b568c778eebc478d849c15cb8b1a4fde.jpg